2月25日,國家自然資源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的通知》,引起業內極大振奮,也標志著“實景三維中國”將加速全面鋪開建設。從《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到《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技術大綱》,再到《全面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的通知》,我們見證著一項關鍵技術從概念提出、技術成熟到實施推廣的全過程。這個過程,天際航始終參與其中,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家企業突破自我、創新發展的時代擔當。
實景三維中國建設的能力基礎是新型基礎測繪。天際航新型基礎測繪生產體系平臺,通過建立以地理實體為核心的“一庫多能、按需組裝、定制服務”的完整體系,實現對整個作業流程的任務和質量協同管理,并對傳統測繪的生產工藝、技術流程進行改造優化,提高生產效率和數據復用效益,完成對基礎測繪體系的轉型升級,為實景三維中國建設賦能增效!
《通知》首先明確了地形級、城市級和部件級三類實景三維的建設任務。利用地上、地下、室內、室外且涵蓋多時態、多尺度、多層次、多粒度、多來源、多維度、多類型的全息數據,構建不同級別的實景三維。
天際航形成了以實景三維自動化建模DP-Smart、單體化建模DP-Modeler、高精度測圖DP-Mapper、可視化發布3DVaaS的新型攝影測量成套產品,完成從采集、生產、建庫到發布的全流程閉環作業,既能解決存量數據向地理實體數據的快速轉換生產,并能通過空地一體聯合作業,實現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實景三維模型構建,涵蓋地形級、城市級和部件級的真實、立體、時序化表達。
《通知》的建設任務還包含“物聯感知數據接入與融合”和“在線系統與支撐環境建設”。由于數據采集傳感器紛繁多樣,數據類型也大相徑庭,如何實現對同一地理實體不同語義入庫管理,構建“分布存儲、邏輯集中、互聯互通”的實景三維數據庫,以提高基礎地理實體數據的組織、處理、分析、傳遞和運用效率,也是實景三維中國建設的難題。
天際航地理實體庫構建技術,將空、地多源異構數據聯合處理,實現結構化與非結構化二、三維數據的分布式存儲和管理,建立二、三維圖元數據的編碼、空間和語義的關聯,實現生產庫到實體庫的轉換,形成“實體化、語義化、三維化”的實景三維數據庫,為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及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等提供適用版本的實景三維數據支撐。
該技術方案賦予地理實體唯一的空間編碼,讓物聯感知數據與基礎地理實體數據的語義信息能夠關聯起來,做到了持續更新、全周期管理,為數字孿生、城市信息模型(CIM)等應用提供統一的數字空間底座,在眾多的實際項目案例中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20年榮獲地理信息科技進步一等獎。
《通知》的建設要求第二點是“統一標準規范,開展協同實施”,要構建涵蓋數據獲取、處理、建庫、質檢、服務全鏈條的標準體系,確保各地建設成果“無縫銜接、渾然一體”。
天際航實景三維測繪生產體系DP-Center,以“一個地理實體,只測一次,多級復用”為原則,構建地理實體數據采集、生產、建庫、產品組裝、匯交、質檢、服務的協同生產組織管理體系,實現實景三維生產過程中的分級協同、任務協同、數據協同、質檢協同、更新協同,滿足國家、地方層面的協同實施要求。
建設要求的第三點,《通知》明確了“強化科技創新”對工作的促進作用,鼓勵企業參與,積極采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物聯感知數據與實體數據精準融合、海量實景三維數據輕量化處理等方面進一步實現突破,實現融合創新、智能升級、提質增效。
天際航擁有多年實踐積累的、超PB級龐大數據樣本庫,賦能機器深度學習,已具備了成熟的智能算法軟件。其中,DP-Firefly分布式智能計算平臺,可實現實景三維自動單體化、智能修模、智能貼圖、智能測圖,有力的解決實景三維中國大規模數據生產、優化和語義識別等難題,目前已應用于多個城市實景三維建設中,獲得良好市場反響。
在《通知》的最后,第四項建設要求是”統籌發展安全,促進成果應用“。作為文件開頭的呼應,《通知》明確了實景三維要為數字中國、數字政府和數字經濟提供統一的空間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礎,因此,讓實景三維應用到更多行業,發揮其在數字經濟中數據資源和生產要素的推動作用是必然結果。
天際航的實景三維行業SaaS應用平臺,通過構建高安全性的行業私有云,為城市違建巡查、施工檢測、電力巡檢、警用應急等眾多行業提供三維空間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礎,通過數字化能力的提升達到降本增效的發展目標!
《關于全面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的通知》的發布,吹響了實景三維從試點到全面建設的號角,實景三維已成為國家重要的新型基礎設施,為整個行業帶來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作為實景三維中國重要的參與方-企業,天際航將繼續堅持科技創新,加大技術產品化力度,助力實景三維中國的建設目標全面實現!